淡江大學 九十 五學年度第一學期課程教學計畫表
授課科目名稱 |
國小數學科教材教法 | 授課教師 | 林宜臻 (Yi-Jen Lin) |
服務單位 |
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 研究組 |
個人網頁 | http://jen.naer.edu.tw/ |
網路辦公室 |
|||
聯絡方式 |
(O) 02-8671-1232 (M) 0963-320-668 |
E-mail:jen@mail.naer.edu.tw Skype:jen920 |
開課班級 | 教 育 學 程 | 必/選修 |
必 修 |
學分數 | 2學分2小時( 上學期) | 先修科目 | 具備想當稱職好老師的一顆心 |
週次 |
月/日 |
內 容 |
備 註 |
第一週 |
9月14日 |
數學課程精神與特色 (臻) |
1.選出 1位外交部長[對口單位、準備上課用器材等] 1位資訊部長[將全班合照製成網頁格式、控管各組報告時間等] 2.搭建e-mail聯絡橋,激盪出智慧的花朵。 [請點選通訊錄表格填寫個人資料後,9/14前寄給資訊部長。] |
第二週 |
9月21日 |
由形成性評量落實數學課程設計 (臻) |
1.數學本質概念認領 (1)數的概念―整數、分數、小數、概數、因數與倍數。 (2)數的計算―整數、分數、小數。 (3)量概念及測量―長度、重量、容量、角度、時間(含時刻、速度)。 (4)形體概念及測量―平面圖形、立體圖形、圖形變換、空間 (5)數量關係―統計、機率、比與正反比 F請參考範例以[數學結構]、[認知結構]、[綱要結構]、[教學策略]、[評量範例]等角度撰寫數學本質概念。] 2.確立分組名單。 |
※訪談國小中年級教師 [9/28上課前完成訪談紀錄,並列印,上課討論用] ※訪談國小高年級教師 [10/19上課前完成訪談紀錄,並列印,上課討論用] ※訪談國小低年級教師 [11/23上課前完成訪談紀錄,並列印,上課討論用] |
|||
第三週 |
9月28日 |
1.訪談中年級教師經驗分享
2.如何設計評量題(臻)
|
1.請針對[學習困難之概念]與[解決對策],分享訪談中年級教師經驗。 (1)分組討論20分鐘 (2)全班訪談經驗分享40分鐘 F請於9/28前上傳[中年級教師訪談紀錄]於教學支援平台。 |
第四週 |
10月05日 |
數學本質概念探討 ― 整數、分數概念 及其計算
|
1.概念發表各25分鐘 請以[數學結構]、[認知結構]、[綱要結構]、[教學策略]、[評量範例] 為主軸發表 F10/4前上傳[數學本質概念]於教學支援平台。 F分數的輸入方法,請至[表格下載區]參考[方程式(分數等數學符號)編輯器的使用方法] |
※ [我聽我忘記,我看我記得,我做我瞭解],請每位針對[整數、分數概念及其計算]各設計1題形成性評量試題 (10/12上課前完成試題設計並列印,上課討論用)。 |
|||
第五週 |
10月12日 |
形成性評量試題賞析 ―整數、分數概念 及其計算
|
1.分組賞析30分鐘 2.全班賞析與分享70分鐘 F10/13前修正試題並上傳於教學支援平台 |
※訪談國小高年級教師 [10/19上課前完成訪談紀錄,並列印,上課討論用] |
|||
第六週 | 10月19日 |
1. 訪談高年級教師經驗分享
2. 如何設計教學活動(臻)
|
1.請針對[學習困難之概念]與[解決對策],分享訪談高年級教師經驗。 (1)分組討論20分鐘 (2)全班訪談經驗分享40分鐘 F請於10/19前上傳[高年級教師訪談紀錄]於教學支援平台。 |
※各組以自己負責之數學本質概念為主題,搭配數學課程綱要細目,設計教學活動。 ※請有經驗的老師指正後,進行試教。 ※錄製教學錄影帶 ※完成[教學活動紀錄]並將[教學活動紀錄]附錄於教學活動設計後。 ※請根據試教結果,與有經驗的老師討論後,將修正後的教學活動設計,放置於[教學活動紀錄]後,請11/02上課前完成。 |
|||
第七週 |
10月26日 |
數學本質概念探討 ―小數(含計算)、概數、因數與倍數
|
1.概念發表各25分鐘 請以[數學結構]、[認知結構]、[綱要結構]、[教學策略]、[評量範例] 為主軸發表 F請於10/25前上傳[數學本質概念]於教學支援平台。 |
※每位針對[小數(含計算)、概數、因數與倍數]各設計1題形成性評量試題 (11/02上課前完成試題設計並列印,上課討論用)。 ※11/02上課前,請小組各自先行賞析形成性評量試題,11/02將直接進行全班賞析。 |
|||
第八週
|
11月02日 |
1.形成性評量試題賞析 ―小數(含計算)、概數、因數與倍數 2.教學活動設計全班賞析 ―小數(含計算)、概數、因數與倍數 |
1.評量試題全班賞析與分享30分鐘 2.教學活動設計全班賞析70分鐘,每組14分鐘,配合VCD發表: (1)針對引發學生熱烈參與之問話或活動,探討成功因素。 (2)針對未能如預期引起反應之問話或活動,探討無法達成之因素,並提出改善之對策。 F 11/03前修正試題並上傳於教學支援平台。 F 11/05前修正教學活動設計並上傳於教學支援平台。 |
第九週
|
11月09日 |
教學活動設計全班賞析 ―整數、分數、小數概念及其計算、概數、因數與倍數 |
1.每組14分鐘,配合VCD發表: (1)針對引發學生熱烈參與之問話或活動,探討成功因素。 (2)針對未能如預期引起反應之問話或活動,探討無法達成之因素,並提出改善之對策 F 11/12前修正教學活動設計並上傳於教學支援平台。 |
第十週 | 11月16日 |
(期中考試週)
|
※訪談國小低年級教師 [11/23上課前完成訪談紀錄,並列印,上課討論用] |
第十一週 | 11月23日 |
1.訪談低年級教師經驗分享 2.教科書特色賞析
|
1.請針對[學習困難之概念]與[解決對策],分享訪談中年級教師經驗。 (1)分組討論20分鐘 (2)全班訪談經驗分享40分鐘
F 請於11/23前上傳[低年級訪談紀錄]於教學支援平台。 F 請於11/23前上傳[教科書特色賞析心得]於教學支援平台。 |
第十二週 |
11月30日 |
數學本質概念探討 ―長度、重量、容量、角度、時間(含時刻、速度)
|
1.概念發表各24分鐘,請以[數學結構]、[認知結構]、[綱要結構]、[教學策略]、[評量範例] 為主軸發表 F 11/29前上傳[數學本質概念]於教學支援平台 |
※每位針對[長度、重量、容量、角度、時間(含時刻、速度)]各設計1題形成性評量試題 (5/18上課前完成試題設計並列印,上課討論用)。 ※12/07上課前,請小組各自先行賞析形成性評量試題,12/07將直接進行全班賞析。 |
|||
第十三週 |
12月07日 |
1. 形成性評量試題全班賞析 ―長度、重量、容量、角度、時間(含時刻) 2. 教學活動設計全班賞析 ―長度、重量、容量、角度、時間(含時刻、速度) |
1.評量試題全班賞析與分享30分鐘 2.教學活動設計全班賞析70分鐘,每組14分鐘,配合VCD發表: (1)針對引發學生熱烈參與之問話或活動,探討成功因素。 (2)針對未能如預期引起反應之問話或活動,探討無法達成之因素,並提出改善之對策。 F 12/08前修正試題並上傳於教學支援平台。 F 12/10前修正教學活動設計並上傳於教學支援平台。 |
第十四週 |
12月14日 |
數學本質概念探討 ―平面圖形、立體圖形、圖形變換、空間
|
1.概念發表各25分鐘 請以[數學結構]、[認知結構]、[綱要結構]、[教學策略]、[評量範例] 為主軸發表 F 12/14前上傳[數學本質概念]於教學支援平台 |
※每位針對[平面圖形、立體圖形、圖形變換、空間之探討]各設計1題形成性評量試題 (12/21上課前完成試題設計並列印,上課討論用)。 ※12/21上課前,請小組各自先行賞析形成性評量試題,12/21將直接進行全班賞析。 |
|||
第十五週 |
12月21日 |
1.形成性評量試題全班賞析 ―平面圖形、立體圖形、圖形變換、空間 2.教學活動設計全班賞析 ―平面圖形、立體圖形、圖形變換、空間
|
1.評量試題全班賞析與分享40分鐘。 2.教學活動設計全班賞析與分享60分鐘,每組15分鐘,配合VCD發表: (1)針對引發學生熱烈參與之問話或活動,探討成功因素。 (2)針對未能如預期引起反應之問話或活動,探討無法達成之因素,並提出改善之對策。 F 12/22前修正試題並上傳於教學支援平台。 F 12/24前修正教學活動設計並上傳於教學支援平台。 |
第十六週 |
12月28日 |
數學本質概念探討 ―統計、機率、比 、正反比
|
1.概念發表各25分鐘,請以[數學結構]、[認知結構]、[綱要結構]、[教學策略]、[評量範例] 為主軸發表。 F12/27前上傳[數學本質概念]於教學支援平台。 |
※每位針對[統計、機率、比 、正反比]各設計1題形成性評量試題 (1/04上課前完成試題設計並列印,上課討論用)。 ※1/04上課前,請小組各自先行賞析形成性評量試題,1/04將直接進行全班賞析。 |
|||
第十七週 | 01月04日 |
(期末考試週) 1.形成性評量試題全班賞析 ―統計、機率、比、正反比 2.教學活動設計全班賞析 ―統計、機率、比、正反比
|
1.評量試題全班賞析與分享40分鐘。 2.教學活動設計全班賞析與分享60分鐘,每組15分鐘,配合VCD發表: (1)針對引發學生熱烈參與之問話或活動,探討成功因素。 (2)針對未能如預期引起反應之問話或活動,探討無法達成之因素,並提出改善之對策。 F 1/05前修正試題並上傳於教學支援平台。 F 1/07前修正教學活動設計並上傳於教學支援平台。 |
講授方式 | 課堂講授、分組討論、個人發表、訪談…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教學設備 | 電腦、實物投影機、單槍……..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參考 |
1.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1086、1102、1155、1423期及第二、三、四、五、六屆教育學程作品 2.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-數學學習領域 3.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-數學學習領域[http://teach.eje.edu.tw/9CC/fields/2003/math.php] [http://www.naer.edu.tw:8080/D共襄盛舉區/資料區/一至九年級數學概念系統表.doc] 6.數學的學習與教學:六歲到十八歲(心理出版社)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成績考核方式 |
1.數學本質概念以[數學結構]、[認知結構]、[綱要結構]、[教學策略]、[評量範例] 為主軸探討,由於[綱要結構]有助於現行綱要的認識,涉入需深,概念系統表方 能完備,請多加著墨,方能導讀,此為考核重點之ㄧ。 2.只要用心並如期完成,成績自然亮麗,而且能練就數學教學的好本領。 3.未能準時繳交,將影響後續作業, 未能準時繳交的作業,將不予以計分。系統發生問題時,請直接將作業E-mail寄給彙整的同學。 上傳時間及彙整人員如下:
|
提 醒 事 項 |
|
訪談 |
※訪談紀錄彙整時,請按前屆分類方式,填入各類別 ※訪談內容後,請加受訪者及訪談者【陳叔宏老師受訪,TKU95A林宜臻訪談】 |
評量 |
※ 人名等請加註私名號。 ※ 標準答案,請用紅色字體標示。 |
本質概念 |
※請上支援平台參考範例以[數學結構]、[認知結構]、[綱要結構]、[教學策略] 、[評量範例]等角度撰寫數學本質概念。 ※根據92.11.14公佈之課程綱要探討[綱要結構]。 ※[本文]層次分明,能以文件引導模式閱讀方式呈現。 ※[簡報]簡潔為要。 ※引用他人文件,請註明出處。 ※不懂的概念,於報告前利用E-mail or skype問老師。 |
排序彙整 |
※作業與作業間,利用分頁符號替代Enter方式。 |
其他 |
※檔案名範例:請 上支援平台參考檔案名範例,利用[替換]功能,將本檔的檔案名後的班 別、組別、座號,更改成自己的,以後請直接Coppy檔案名儲存檔案,以利於 網頁檔案及 支援平台標題排序。 ※版面設定:上下左右各2.5公分、12pt、行距1行 ※分數符號:請至[表格下載區]參考[方程式(分數等數學符號)編輯器的使用方法] ※利用Excell方式,畫幾分之幾。
|
A 班 名 冊 | |||||||||||
01 | 林雅集 | 07 | 胡凱婷 | 13 | 廖俞晴 | 19 | 張瓊珠 | 25 | 王文君 | 31 | 楊婉培 |
02 | 陳雅君 | 08 | 陳盈妮 | 14 | 劉亭君 | 20 | 曾儀君 | 26 | 林慈瑩 | 32 | 陳雯津 |
03 | 曹倩毓 | 09 | 張佳琪 | 15 | 林冠甄 | 21 | 李冠蓓 | 27 | 廖韻雯 | 33 | 林靜怡 |
04 | 李思萱 | 10 | 詹巧瑜 | 16 | 王 頌 | 22 | 林哲宇 | 28 | 陳明侖 | 34 | 鄭智云 |
05 | 林奕爵 | 11 | 林家薇 | 17 | 林芝帆 | 23 | 張端尹 | 29 | 駱美利 | 35 | 陳思維 |
06 | 李芳甄 | 12 | 林怡佑 | 18 | 賴佳琪 | 24 | 蕭貴徽 | 30 | 王楨涵 | 36 |
B 班 名 冊 | |||||||||||
01 | 許瑀婕 | 07 | 洪麗雯 | 13 | 廖珮妤 | 19 | 25 | 31 | |||
02 | 劉宜樺 | 08 | 張毓芬 | 14 | 曾德嘉 | 20 | 26 | 32 | |||
03 | 蘇于珊 | 09 | 鄧艾迪 | 15 | 李明穎 | 21 | 27 | 33 | |||
04 | 陳 陵 | 10 | 施佩儀 | 16 | 22 | 28 | 34 | ||||
05 | 柯政甫 | 11 | 劉佩旻 | 17 | 23 | 29 | 35 | ||||
06 | 賴佳伶 | 12 | 李偉誠 | 18 | 24 | 30 | 36 |
A班 分組名單 【分組賞析評量題及分享教師訪談經驗用】
|
|||
第1組 |
林冠甄 |
林慈瑩 |
曾儀君 |
王文君 |
曹倩毓 |
駱美利 |
|
第2組 |
林家薇 |
林芝帆 |
林怡佑 |
張瓊珠 |
王 頌 |
|
|
第3組 |
胡凱婷 |
張佳琪 |
陳盈妮 |
詹巧瑜 |
林雅集 |
賴佳琪 |
|
第4組 |
林靜怡 |
李芳甄 |
鄭智云 |
陳思維 |
廖俞晴 |
|
|
第5組 |
廖韻雯 |
陳明侖 |
陳雯津 |
林奕爵 |
林哲宇 |
張端尹 |
|
蕭貴徽 |
|
|
|
第6組 |
李思萱 |
劉亭君 |
陳雅君 |
王楨涵 |
楊婉培 |
李冠蓓 |
B班 分組名單 【分組賞析評量題及分享教師訪談經驗用】
|
|||
第1組 |
許瑀婕 |
蘇于珊 |
施佩儀 |
張毓芬 |
劉佩旻 |
|
|
第2組 |
廖珮妤 |
李偉誠 |
賴佳伶 |
洪麗雯 |
陳 陵 |
|
|
第3組 |
劉宜樺 |
柯政甫 |
鄧艾迪 |
曾德嘉 |
李明穎 |
|
數學本質概念負責名冊 |
|||||||
班別 |
A 班 |
B 班 |
|||||
概念發表者 & 教學活動設計者 & 評量彙整者 |
*原則2人1概念 *2人擇同一概念,共同設計教學活動 *同時負責A班及B班評量題彙整 (請加列未能準時繳交名單) |
*原則2人3概念 *2人擇同一概念,共同設計教學活動 |
|||||
本 質 概 念 | |||||||
1 |
整數概念 |
王頌 |
張瓊珠 |
劉宜樺 |
曾德嘉 |
||
2 |
整數計算 |
林哲宇 |
李芳甄 |
劉宜樺 |
曾德嘉 |
||
3 |
分數概念 |
李思萱 |
陳雅君 |
廖珮妤 |
李偉誠 |
||
4 |
分數計算 |
李思萱 |
陳雅君 |
陳陵 |
施佩儀 |
||
5 |
小數概念 |
廖俞晴 |
陳思維 |
陳陵 |
施佩儀 |
||
6 |
小數計算 |
詹巧瑜 |
張佳琪 |
陳陵 |
施佩儀 |
||
7 |
概 數 |
王文君 |
曾儀君 |
劉佩旻 |
李明穎 |
||
8 |
因數與倍數 |
賴佳琪 |
陳盈妮 |
劉宜樺 |
曾德嘉 |
||
9 |
長度 |
張端尹 |
蕭貴徽 |
蘇于珊 |
許瑀婕 |
張毓芬 |
|
10 |
重量 |
林芝帆 |
|
蘇于珊 |
許瑀婕 |
張毓芬 |
|
11 |
容量 |
林家薇 |
林怡佑 |
蘇于珊 |
許瑀婕 |
張毓芬 |
|
12 |
角度 |
胡凱婷 |
林雅集 |
洪麗雯 |
賴佳伶 |
||
13 |
時間(含時刻、速度) |
林慈瑩 |
林冠甄 |
洪麗雯 |
賴佳伶 |
||
14 |
平面圖形 |
楊婉培 |
劉亭君 |
廖珮妤 |
李偉誠 |
||
15 |
立體圖形 |
王楨涵 |
李冠蓓 |
劉佩旻 |
李明穎 |
||
16 |
圖形變換 |
林靜怡 |
鄭智云 |
洪麗雯 |
賴佳伶 |
||
17 |
空間 |
廖韻雯 |
陳明侖 |
廖珮妤 |
李偉誠 |
||
18 |
統計 |
曹倩毓 |
駱美利 |
柯政甫 |
鄧艾迪 |
||
19 |
機率 |
陳雯津 |
林奕爵 |
柯政甫 |
鄧艾迪 |
||
20 |
比與正反比 |
詹巧瑜 |
張佳琪 |
柯政甫 |
鄧艾迪 |
檔案名範例 利用[替換]功能,將本檔的檔案名後的班別、組別、座號,更改成自己的,以後請直接Coppy檔案名儲存檔案,以利於網頁檔案及支援平台標題排序。 |
|
教師訪談 |
國小低年級教師訪談(個人) TKU95A01林宜臻 |
國小低年級教師訪談(小組) 第1組TKU95A01林宜臻02朱惠芳 |
|
國小低年級教師訪談(全班排序) TKU95A01林宜臻 |
|
國小低年級教師訪談(全班彙整) TKU95A01林宜臻 |
|
國小低年級教師訪談(歷屆彙整) TKU95A01林宜臻 |
|
國小中年級教師訪談(個人) TKU95A01林宜臻 |
|
國小中年級教師訪談(小組) 第1組TKU95A01林宜臻02朱惠芳 |
|
國小中年級教師訪談(全班排序) TKU95A01林宜臻 |
|
國小中年級教師訪談(全班彙整) TKU95A01林宜臻 |
|
國小中年級教師訪談(歷屆彙整) TKU95A01林宜臻 |
|
國小高年級教師訪談(個人) TKU95A01林宜臻 |
|
國小高年級教師訪談(小組) 第1組TKU95A01林宜臻02朱惠芳 |
|
國小高年級教師訪談(全班排序) TKU95A01林宜臻 |
|
國小高年級教師訪談(全班彙整) TKU95A01林宜臻 |
|
國小高年級教師訪談(歷屆彙整) TKU95A01林宜臻 |
|
數學本質概念 |
數學本質概念[01 整數概念] (簡報) TKU95A01林宜臻02朱惠芳 |
數學本質概念[01 整數概念] (本文) TKU95A01林宜臻02朱惠芳 |
|
數學本質概念[02 整數計算] (簡報) TKU95A01林宜臻02朱惠芳 |
|
數學本質概念[02 整數計算] (本文) TKU95A01林宜臻02朱惠芳 |
|
數學本質概念[03 分數概念] (簡報) TKU95A01林宜臻02朱惠芳 |
|
數學本質概念[03 分數概念] (本文) TKU95A01林宜臻02朱惠芳 |
|
數學本質概念[04 分數計算] (簡報) TKU95A01林宜臻02朱惠芳 |
|
數學本質概念[04 分數計算] (本文) TKU95A01林宜臻02朱惠芳 |
|
數學本質概念[05 小數概念] (簡報) TKU95A01林宜臻02朱惠芳 |
|
數學本質概念[05 小數概念] (本文) TKU95A01林宜臻02朱惠芳 |
|
數學本質概念[06 小數概念] (簡報) TKU95A01林宜臻02朱惠芳 |
|
數學本質概念[06 小數概念] (本文) TKU95A01林宜臻02朱惠芳 |
|
數學本質概念[07 概數] (簡報) TKU95A01林宜臻02朱惠芳 |
|
數學本質概念[07 概數] (本文) TKU95A01林宜臻02朱惠芳 |
|
數學本質概念[08 因數與倍數] (簡報) TKU95A01林宜臻02朱惠芳 |
|
數學本質概念[08 因數與倍數] (本文) TKU95A01林宜臻02朱惠芳 |
|
數學本質概念[09 長度] (簡報) TKU95A01林宜臻02朱惠芳 |
|
數學本質概念[09 長度] (本文) TKU95A01林宜臻02朱惠芳 |
|
數學本質概念[10 重量] (簡報) TKU95A01林宜臻02朱惠芳 |
|
數學本質概念[10 重量] (本文) TKU95A01林宜臻02朱惠芳 |
|
數學本質概念[11 容量] (簡報) TKU95A01林宜臻02朱惠芳 |
|
數學本質概念[11 容量] (本文) TKU95A01林宜臻02朱惠芳 |
|
數學本質概念[12 角度] (簡報) TKU95A01林宜臻02朱惠芳 |
|
數學本質概念[12 角度] (本文) TKU95A01林宜臻02朱惠芳 |
|
數學本質概念[13 時間(含時刻、速度)] (簡報) TKU95A01林宜臻02朱惠芳 |
|
數學本質概念[13 時間(含時刻、速度)] (本文) TKU95A01林宜臻02朱惠芳 |
|
數學本質概念[14 平面圖形] (簡報) TKU95A01林宜臻02朱惠芳 |
|
數學本質概念[14 平面圖形] (本文) TKU95A01林宜臻02朱惠芳 |
|
數學本質概念[15 立體圖形] (簡報) TKU95A01林宜臻02朱惠芳 |
|
數學本質概念[15 立體圖形] (本文) TKU95A01林宜臻02朱惠芳 |
|
數學本質概念[16 圖形變換] (簡報) TKU95A01林宜臻02朱惠芳 |
|
數學本質概念[16 圖形變換] (本文) TKU95A01林宜臻02朱惠芳 |
|
數學本質概念[17 空間] (簡報) TKU95A01林宜臻02朱惠芳 |
|
數學本質概念[17 空間] (本文) TKU95A01林宜臻02朱惠芳 |
|
數學本質概念[18 統計] (簡報) TKU95A01林宜臻02朱惠芳 |
|
數學本質概念[18 統計] (本文) TKU95A01林宜臻02朱惠芳 |
|
數學本質概念[19 機率] (簡報) TKU95A01林宜臻02朱惠芳 |
|
數學本質概念[19 機率] (本文) TKU95A01林宜臻02朱惠芳 |
|
數學本質概念[20 比與正反比] (簡報) TKU95A01林宜臻02朱惠芳 |
|
數學本質概念[20 比與正反比] (本文) TKU95A01林宜臻02朱惠芳 |
|
形成性評量試題 |
形成性評量試題[01 整數概念] (個人) TKU95A01林宜臻 |
形成性評量試題[01 整數概念] (全班) TKU95A01林宜臻 |
|
形成性評量試題[02 整數計算] (個人) TKU95A01林宜臻 |
|
形成性評量試題[02 整數計算] (全班) TKU95A01林宜臻 |
|
形成性評量試題[03 分數概念] (個人) TKU95A01林宜臻 |
|
形成性評量試題[03 分數概念] (全班) TKU95A01林宜臻 |
|
形成性評量試題[04 分數計算] (個人) TKU95A01林宜臻 |
|
形成性評量試題[04 分數計算] (全班) TKU95A01林宜臻 |
|
形成性評量試題[05 小數概念] (個人) TKU95A01林宜臻 |
|
形成性評量試題[05 小數概念] (全班) TKU95A01林宜臻 |
|
形成性評量試題[06 小數概念] (個人) TKU95A01林宜臻 |
|
形成性評量試題[06 小數概念] (全班) TKU95A01林宜臻 |
|
形成性評量試題[07 概數] (個人) TKU95A01林宜臻 |
|
形成性評量試題[07 概數] (全班) TKU95A01林宜臻 |
|
形成性評量試題[08 因數與倍數] (個人) TKU95A01林宜臻 |
|
形成性評量試題[08 因數與倍數] (全班) TKU95A01林宜臻 |
|
形成性評量試題[09 長度] (個人) TKU95A01林宜臻 |
|
形成性評量試題[09 長度] (全班) TKU95A01林宜臻 |
|
形成性評量試題[10 重量] (個人) TKU95A01林宜臻 |
|
形成性評量試題[10 重量] (全班) TKU95A01林宜臻 |
|
形成性評量試題[11 容量] (個人) TKU95A01林宜臻 |
|
形成性評量試題[11 容量] (全班) TKU95A01林宜臻 |
|
形成性評量試題[12 角度] (個人) TKU95A01林宜臻 |
|
形成性評量試題[12 角度] (全班) TKU95A01林宜臻 |
|
形成性評量試題[13 時間(含時刻、速度)] (個人) TKU95A01林宜臻 |
|
形成性評量試題[13 時間(含時刻、速度)] (全班) TKU95A01林宜臻 |
|
形成性評量試題[14 平面圖形] (個人) TKU95A01林宜臻 |
|
形成性評量試題[14 平面圖形] (全班) TKU95A01林宜臻 |
|
形成性評量試題[15 立體圖形] (個人) TKU95A01林宜臻 |
|
形成性評量試題[15 立體圖形] (全班) TKU95A01林宜臻 |
|
形成性評量試題[16 立體變換] (個人) TKU95A01林宜臻 |
|
形成性評量試題[16 圖形變換] (全班) TKU95A01林宜臻 |
|
形成性評量試題[17 空間] (個人) TKU95A01林宜臻 |
|
形成性評量試題[17 空間] (全班) TKU95A01林宜臻 |
|
形成性評量試題[18 統計] (個人) TKU95A01林宜臻 |
|
形成性評量試題[18 統計] (全班) TKU95A01林宜臻 |
|
形成性評量試題[19 機率] (個人) TKU95A01林宜臻 |
|
形成性評量試題[19 機率] (全班) TKU95A01林宜臻 |
|
形成性評量試題[20 比與正反比] (個人) TKU95A01林宜臻 |
|
形成性評量試題[20 比與正反比] (全班) TKU95A01林宜臻 |
|
教學活動設計 |
教學活動設計[2上 二位數加減的應用]TKU95A01林宜臻02朱惠芳 |
|
|
|